來源:《法人》 作者:王磊磊
要改變政府在支持、銀行在試驗、企業在吶喊的局面,真正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實現買賣,勢在必行。
最近,知易網創始人楊延超明顯感覺在自己的知識產權交易網(下稱“知易網”)上注冊出售的數量多起來,“多的時候每天二十幾個,少的話也有十幾個。”看得出來,對于這樣的注冊量楊延超比較滿意。
“創建知易網旨在構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支持版權、商標、技術等知識產權交易,并為交易提供評估、法律、資金托管、質押貸款等配套服務,通過互聯網絡、電子商務的形式來構建知識產權的市場,實現交易信息的全方位對接。”楊延超告訴《法人》記者。
知識產權交易網宣言里寫著這么一句話:“在我國尚有90%的專利、版權和閑置商標還躺在實驗室和辦公室里‘酣酣睡眠’。我們實在需要一根哈里波特的魔法棒,去喚醒那些沉睡著的知識產權,將它們變成寶貴的財富!”“魔法棒”的說法或許有些浪漫主義,但作為打通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環節的一種新嘗試,知易網的意義不僅在于喚醒“酣酣睡眠”的知識產權,甚至能在知識產權融資的破冰之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交易市場難題
“叫好不叫座。”這是眾多企業評價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最多的一句話,政府在支持,銀行在試驗,企業在吶喊,但面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諸多問題導致的風險早已不言而喻。
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展潛力巨大,但一個關鍵詞被推到了浪尖:風險,面對這樣的一個詞,銀行慎之又慎。原因很簡單,評估難、變現難、風險大。除了要看知識產權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改進性和專利收益期限的長短,專利轉讓時能否順利的找到下家也是個難題。
無論是估值還是變現,這些本應由市場自發完成的任務和承擔的風險一下落在了銀行的肩膀上,而反觀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卻顯然無法完成這一重任,交易方式過于單一,成果轉化率低,缺乏統籌規劃,交易機構定位和服務對象不清,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本該有的功能和作用。
無奈之下,幾家試水的銀行只能另辟蹊徑。為了降低違約的可能性,銀行抬高了申請門檻,加大了對企業資產資金流動性、業務收入的審核高度,對貸款的用途和期限作了限制要求,比如限制貸款額度和貸款期限,禁止資金流入證券和期貨市場。除此之外,銀行還規定了授信額度,根據知識產權的評估值,一般的授信額度控制在了25%—30%左右。
這就使得大部分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相當一部分被拒之門外,而融到資的企業也并不好過,低授信額讓這些企業只能拿到評估值四分之一的貸款,而利息加上評估費、擔保費等一系列的手續費就已經大概占了貸款總額的10%。
“從長遠來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要真正落實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問題要數知識產權市場缺失。”作為北大知識產權法博士后,如何實現知識產權資本化一直以來都是楊延超最關注的問題,“面對這樣薄弱的一個市場,會導致企業有技術卻很難被發現,銀行想放貸但缺乏有效的途徑尋找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企業想借貸又跟銀行對接不上等諸多問題。”
知易網的嘗試
“想要落實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這項業務,關鍵是要盡快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為企業和銀行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市場環境,讓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臺,知易網也正往這個方向努力。”楊延超告訴《法人》記者。
目前,國內從事知識產權交易的專業網站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建設的平臺網站,另一部分則是一些中介性質的交易網站,其中類似淘寶網這樣的綜合性網站也有部分交易,但絕大部分模式僅限于委托交易,且交易過程繁瑣操作性不強。對此楊延超認為,要想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更重要的是要健全配套機構和增強服務意識。
“更深一層說,我們希望知易網不僅能搭建一個知識產權交易的平臺,更希望能通過這么一個平臺進行對知識產權的經營,比如自行買入一些專利成果,然后由專業人員進行改進和深度開發,或者尋找更好的合作伙伴投資開發,實現交易、配套服務和經營增值的一體化。”楊延超談道。
為了使交易市場更加穩定,知易網設立了知識產權專門的評估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由專業人員評估知識產權價值,并出具知識產權評估報告作為定價參考,交易過程中出現法律糾紛則由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并負責處理。
在一些重大項目上,知易網還會提供中介服務,為知識產權人尋找投資方或為投資人推薦合適項目。此外,知易網還專門設立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心,可代理委托企業利用其知識產權設定擔保向銀行辦理貸款業務。
“類似知易網這樣的項目是要用心去做的,就像一個專賣店,不僅需要懂行、懂市、產品好,售后服務也很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知易網有一個專業的動畫制作隊伍,負責把一些精品的項目做成簡單幽默的FLASH,這樣就有利于對該技術形成一個直觀易懂的概念。此外通過法律、評估、保障中心等相關服務,也極大的簡化了交易過程,增強了安全保障。”楊延超告訴《法人》記者。
政策推力
要想真正優化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僅僅靠知易網很難做到,這其中更需要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的多方努力,其中,如何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國家知識產權的戰略給予知識產權市場化運作極大鼓勵,這其中也包含了知識產權擔保貸款,科技部、證監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文件,鼓勵知識產權擔保貸款,但楊延超認為僅僅有這些政策和文件還不夠,還需要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規范相關問題。“目前知識產權擔保質押的法律體系主要是依照《擔保法》和《物權法》,但是其中包括和規定的法律問題尚不完善,很多制度都存在瑕疵,甚至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都存在問題。當務之急是設定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典,把不同性質的問題納入到不同的版塊當中去。”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汪海粟認為,政府應該出臺一個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促進的法規,“中、外的中小企業不一樣,中國相當一部分不是初創型的,而是轉制或改制型的,所以對知識產權的發現機制、評價機制,和包括質押在內的實現機制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規定。”
在做好引導和協調工作的同時,要促進各類知識產權通過市場進行轉化,汪海粟認為、對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企業無形資產發現、判斷和營運的培訓工作尤為重要,“通過培訓讓企業認識市場,同時對從事無形資產評估的行業機構、專業人士進行不斷的知識更新,形成政府推動與市場化發展的互動機制,如此才能推進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汪海粟告訴《法人》記者。